考研如何择校择专业?一定要认清自己,不要盲目




考研如何择校择专业?一定要认清自己,不要盲目

2023年的考研分数即将公布,再接下来是复试调剂。然而未等这一年的考研落下帷幕,2024年的考研却已经开始!对于2024年的考生,有的也许早就决定好目标专业,而大部分仍是在迷茫的路上,老师根据多年的经验,在这里给大家一些中肯有用的建议。

择校:
一般情况下,学校的选择还是要高一些,不要妄自菲薄,从一个不是十分好的本科考上清华北大的机会还是不小的。考研是人生自己选择的第一次尝试,也是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辛辛苦苦的考一次,就一定要考个好的。但是好的学校初试不一定会拉开多么大的差距,可复试会显得比较残酷,这个心理准备还是要有的。

全国的学校有三个比较权威的标准,第一是211,这个现在比较杂乱,所以没有必要过多的注意;第二是具备研究生院,全国有56所大学拥有研究生院,这些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比较正规,也是值得信赖的,这56所大学都是211;第三是985,全国有34所大学入选这个名单(以后又加了4个,共38个),这些大学大部分都是自己划线,但是不一定都比国家线高。我的意见是选择34所自己划线的学校,以后会有很多的好处,而且这些学校都是在国内比较好的,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

择专业:
专业最好不要随便换,但是可以在大类之内选择微调。考研的简章上会清楚表明专业的代码,一般前两位为一级学科的标志,比如08是工科类、12为管理类;而中间的两位是二级学科的代码,比如08之中的04代表的是机械类;最后两位是专业代码,代表你的具体专业,比如0804之后的01就 是力学专业。一般情况下,王老师主张不要在跨一级学科考研,那样会十分的危险,比如从工科跨到管理,但是不是绝对,由于中国研究生管理的很多不合理以及一些专业的特殊性,这也不能成为唯一的标准。

比如计算机类,有的就算是理科学、有的是工学、有的是管理,而一些学校没有理学计算机的授予资格,那么他们只有把计算机挂在工学的一级学科上,所以造成了研究方向基本相同,但是拿的学位类别却大不相同。对于这种现状我们必须学会适应,适应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的注意你要考的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是什么类别,到底研究什么,适不适合自己,千万不要被表面的名称迷惑。一般,在二级学科内微调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但是也不能大意,还是那句话,招生简章的解释比专业名称要来得实际,来得有的放矢。

另外要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报考生的人越来越多,但仍有一些专业报考量不足,个别甚至出现招不满或无人报的现象。而在个别学校的热门专业,即便是总分超过360分(四门课总分为500分,一般最低线为335分),也未必能保证被录取为计划内公费生。

据了解,目前报考人数较少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一些理工科专业上,文史类、经济类专业报考者一般较多。如在北京,理工类专业的报考与录取比例一般在2:1~4:1之间,但文科专业的报考与录取的比例则高达6:1~9:1。具体专业与学校之间,这种不平衡则更为突出。在专业上,工科的计算机、自动化等一直是热门,文科的法律、财经则一直是热门。在这些专业中,报考与录取的比例往往高达20:1以上,甚至更高。北大、人大等名校则是众多考生集中的学校,个别系的考生就可能超过1000人,没有绝对高的成绩,基本上难以保证被录取为计划内公费生。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建议同学可避开这类学校及这类专业。当然,一些热门专业或热门学校中仍存在一些相对的冷门方向及专业,同学不妨有选择地报考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生玉海说,考生首先要考虑自己今后打算从事什么工作。如果要到大学等研究机构工作,就要做好5至6年的学业规划,目前高校毕业生一般要取得博士学位才能到高校或科研院所工作。如果毕业后打算到企业、公司工作,就要分析自己喜欢哪个行业,哪个行业适合自己。在选择行业时,考生要考虑两点:一是个人兴趣,二是本科基础知识。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曲虹认为,考生今后的就业方向是选择专业时的首要考虑因素。研究生毕业后,一般就决定了今后的职业方向。如果在报考前不考虑清楚,毕业后就可能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兴趣、专长和导师的影响力也是3个重要因素。考生要了解自己对什么专业最感兴趣,对什么专业了解最多,对哪个研究领域最擅长等。考生还要了解所报专业的导师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如何,影响力大的导师对考生今后的就业和学术研究有很大帮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和爱好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研究生毕业后要继续自己的专业,如果没有兴趣会感到枯燥、无聊和乏味,这样浪费的不仅仅是我们三年宝贵的学习时间,更是一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质量。所以我们在选择专业时要对自己的兴趣作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总之,抉择是不容易的,听来自父母、老师、师兄师姐的意见是很重要的,但是认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