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名能取消吗(考研报名能取消吗?)




考研报名能取消吗,考研报名能取消吗?

立即订阅▲收听音频

《每天听见吴晓波》限时8折,下单加赠价值69元的吴晓波频道定制笔记本1本,2023陪你继续听见喧嚣世界里的商业真相【点击此处,抓住最后两天】

一种不发补贴就能刺激生娃的方法。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用“一个萝卜两头切”形容年轻人的现状恰如其分。继延迟退休的信号释放后,又有专家建议年轻人要早点步入社会,提前成家立业。

“把基础教育阶段提速2年,16岁就能上大学。家长的负担减轻了,有利于提高生育率。大部分人20岁大学毕业,就能够更早地走上社会,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成家立业,也有利于生育率的提升。”

近日,以梁建章、任泽平、黄文政、何亚福为专家团队的育娲人口研究发布了《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2022版》(学前和基础教育篇),以上建议就出自该报告。

这份报告不仅上了热搜,其中#建议取消中考有道理吗#吸引了多达2.8亿阅读和1.5万讨论。

实际上,早在一年前,吴老师就与梁建章有过一次关于人口问题的对话,当时他们的讨论集中在——国家需要加大金钱的投入,包括给予住房、税收、生育休假等多方面的补贴支持。大意是说,不花钱就有大招,不太可能。

不过,在近日发布的教育篇报告中,似乎出现了不用花太多钱就能解决人口问题的大招,那就是教育改革。

该报告指出,导致低生育率的最重要原因,是孩子教育的负担过重。

报告将中国学生巨大的教育负担量化,以教育为切口,提出了多个改革建议。

这份报告的核心内容,小巴为大家摘录如下:

▶▷结论1:托儿所奇缺

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仅为5.5%左右,供给缺口非常巨大。

相比之下,荷兰、法国、挪威等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均超过50%,经合组织国家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平均为35%,欧盟国家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平均为32.7%。

目前国内的托儿所少且贵,给家长尤其是妈妈群体带来了养育压力,女性生孩子=职业受挫的“母职惩罚”,是削弱女性生育意愿的重要原因。

|政策建议1|由政府直接投入或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大量托儿所。

▶▷结论2:高质量、高代价的小学初中教育

部分国家15岁学生每周学习时间和总和生育率的关系如下,可以看到两者基本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中国学生是世界公认最会考试的学生。据报告显示,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年在79个国家和地区测试的结果显示,中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取得全部3项科目(阅读、数学、科学)第一名的成绩。

成绩可喜,但代价昂贵。

根据2018年PISA调查,参赛国家学生每周学习时间平均为44小时。以15岁学生每周学习时间为例,京沪江浙学生每周学习时长达57小时,而美国学生每周学习时间为48小时,英国为43小时,日本为41小时。

中国大陆学生每周近60小时学习时间,背后是较低的生育率水平。

|政策建议2|缩短中小学教育学制2年。

▶▷结论3:过快“普职分流”,高中阶段刷题负担重,效率低。

1:1的“普职分流”,导致近一半学生被分流,基本与高中无缘,加重了家长的焦虑。

同时,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高中阶段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反复刷题,造成巨大的浪费。

从高考人数看,这些年的高考人数虽然持续在上涨,但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来看,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3.8%,刚进入普及化阶段,明显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政策建议3|取消中考,避免过早的教育分层,提升高等教育升学率。

在发表看法前,小巴补充一个背景:近年来我国的人口问题可以用两个“新低”和一个“死叉”来概括。

总和生育率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每对夫妇生育2.1个子女,才能维持上下两代人数相等,国际上通常以2.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

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是1.3,低于国际社会认为的1.5的警戒线,通常被认为有跌入低生育率风险的可能。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202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8.52%,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1.45%,是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据国家统计局原局长宁吉喆发言,2021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7.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两个指标均再创新低。

2022年的出生人口数和生育率数据尚未公布,但网络上流传这样一个说法:2022年上半年我国出生人口523万,死亡人口531万,这是我国第一次出现死亡人数大于出生人数,人口学上称之为“死亡交叉”。

该数据的真实性尚未有定论。

不过,据人口学者何亚福预测,2022年死亡人数将超过出生人数。他根据各项因素,以及多地在2022年上半年的出生人口数据情况,预计2022年全年中国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减少5%—10%,即在956—1009万万之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死亡人口为1014万。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等原因,预计2022年死亡人数比2021年稍有增加。虽然具体数字尚未公布,但2022年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似乎已是必然。

人口问题如此严峻,刻不容缓。小巴邀请了育娲人口研究的专家成员,来聊一聊建议背后的理由,同时也邀请了教育领域专家熊丙奇老师,来聊聊这些建议的可行性。

针对养育的金钱成本,如今刺激消费的政策最好能针对多孩家庭有倾斜性的发钱。

而时间成本,需要改革教育以缓解内卷的压力。我的建议是:

1. 新建托儿所,可能还要建几万个。

这块民企和民间教育机构对教育投资持谨慎态度,如果想在几年内解决,应该只有政府来做。

国家对教育层面的投入,我觉得可以投在两方面:一个是最高端的科研,一个是托儿所阶段,投在中间可能会被内卷掉。建立托儿所的成本不算高,投上千亿就可以建很多托儿所,有助于提升生育率。

2. 缩短中小学教育学制2年。

目前,名校作为筛选机制避免不了,大家还是会为了最后的分数去拼命努力。但缩短学制可以减少一部分浪费,12年学制变成10年,中考取消,高中复习阶段从两年变成一年。

人最佳的创新创业年龄在30岁左右,缩短两年学制22岁就能硕士毕业,职业上就多了两年黄金窗口期,如果这两年的能力和薪资的提升是每年10%,意味着整个职业生涯增加20%的产出。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5—35岁,女性提前完成学业,可以更从容地处理职业与家庭的时间冲突,多出几年时间来建立家庭和生育孩子。如果在校能减少两年,将提高10%—20%的生育率。

此外,有互联网等技术后,学生不必死记硬背很多知识点,缩短学制完全可行。

总结来说,提速基础教育,可以同时实现提高生育率、减少教育支出、增加劳动力供给和税基、促进创新等好处,是多赢的政策改革。

3. 取消中考,避免过早的教育分层。

以前小学初中是标配,如今大学教育就是标配,我们尽量减少让孩子刷题备考的时间,而是让孩子去上大学。

从教育公平性,缩小贫富差距的方面来分析,应避免过早分层。农村的孩子由于家长没有能力和精力进行辅导,可能起步较慢,但不代表没有后劲。要尽量把分层筛选延后,取消中考、淡化高考、普及大学教育等建议,都将有助于让勤奋和聪明的农村孩子发挥出后劲,不至于过早被筛掉。

因此,需要和取消中考相配套的,是高中教育资源的均等化。跟初中和小学资源的均等化一样,可以通过就近抽签入学、教师轮换等方法做到。

总结来说,只有大胆改革现有的教育制度,才能解决当前教育效率低下引发的低生育率问题。

我与育娲人口研究对问题的认知一致,但开什么“药方”有不同思路。他们所支持的学制改革也是改革,但我本人更希望改革能解决核心问题。

现存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有两点。

▶▷第一,应试化、功利化、短视化。

如果基础教育就是学科知识教育,除此之外的美育、德育、劳育、体育都不要了吗?如果把素质教育完整加进去,12年也不够。因此,缩短学制的前提是在认可超前的应试教育的框架上加剧焦虑。

我不否认多元化评价体系带有不公正因素,但只有学校落实自主权,建立起具公信力的招生体系,才可能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现下,我们的学校的管理受行政干预,招生不独立,改革的僵局就在这个地方。

▶▷第二,我们把教育当成是分层的工具。比如985、211就在用人为贴标签的方法把高校等级化,大学应该办出特色和高水平。

这涉及深入的教育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我们都很清楚,当前的应试教育不利于人才培养。由此导致很多人由于教育问题、养育问题影响生育问题。

将基础教育从12年缩短到10年,看起来是提速,把备考时间减少,实则是只动形式,不动本质,变相迎合了应试教育的功利化。

讨论取消中考,在高考后普职分流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关键问题在于,在名校情结、唯学历论的前提下,大学等级分明,而社会对技能人才不重视,职业教育在观念里低人一等。

现在只看知识教育,不看其他教育,因此出现了过度竞争的问题。想做出改变,就要改革整个教育管理体制。

改革的核心是权力和利益调整,没有这些,何谈改革?我们强调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比如我们民办小学、初中的孩子应该享有一样的生均经费,但一直没解决。改革的核心是政府放权改变行政治理体系,而这个问题现在我们都绕过不谈。

职业教育要按照类型教育建设,解决技能性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问题。现阶段我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是不屑于长时间培训。

但我一直认为我们国家有90%以上的人都需要“职业教育”,清华、北大的大部分专业也都是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现在全中国都想培养学术人才,结果就是人才培养结构和社会需求脱节,就业难出现。

这又牵涉到我们对大学办学的认知,对职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认知。我们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是以升学为导向、以学历为导向的模式,这是很多问题的来源。

问题国家看得很清楚,也提出了改革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中国对教育问题的改革方案不缺,都在政府文件里面写得清清楚楚,但现在这份纲要的截止日期过去两年了,改革没有真正发生,也就是地方仍然不愿意放权。

所以我们想各种各样的思路,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但核心问题还摆在那。现在说到了出生率下降,未来何去何从,吸引了更多人关注。

对育娲人口研究给出的建议赞不赞成,我觉得这不是一道是非题。我特别支持大家一起讨论,希望有不同意见交锋,各方利益博弈。这样,大家能快点形成改革的共识,敦促改革的行动,或许真正的改革会发生,是不是?

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养老保障的普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女性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提高、育儿成本的升高、婚姻观念的改变等原因,结婚率下降和生育率下降,这是难以逆转的大趋势,不但中国如此,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是如此。

中国生育率低的原因之一是家庭在育儿方面的教育成本过高,要提高生育率,我认为有必要减轻育儿家庭的教育负担,降低教育成本。

生育问题涉及很多方面,这次关注度比较高的是《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2022版》,其实育娲人口研究不只将生育率与教育联系起来做,也将生育率与育儿成本和婚姻家庭联系起来做过。

围绕这份报告比较有争议的一点是缩短中小学教育学制2年,很多人认为落地不现实。实际上在中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小学和中学就是五年制,只不过那时不是免费教育。现在中国有这个条件把小学和中学都恢复为五年制,实行十年免费义务教育。

我参与了育娲人口研究的《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2022版》学前和基础教育篇部分内容的撰写,我赞同这份报告的绝大部分观点,但也有不赞同。

例如这份报告里,梁建章老师的一个观点是:“有人说制造业仍然需要很多高级技工,但制造业本身的从业人员需求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且趋势是越来越自动化和智能化。高级技工也正在逐步被机器人取代,要么就是升级成生产工程师的职位。”我与他就此讨论过。

我认为,中国确实严重缺乏高级技工。普工未来也许会被机器人代替,而专业的高级技工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被机器人取代的。

目前中国高校偏重的是高层次学历教育,培养的重点是研究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

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中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接近2000万人,2025年制造业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所以,有必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技术工人的工资,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高职院校。

不论是教育改革还是其他方面的改革,都会有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是否要推行一项改革,还是要看这项改革能否让中国最大部分的人受益。

本篇作者 | 吴潜润|李梦清| 当值编辑 | 李梦清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郑媛眉| 图源|VCG

请问2023系列直播

“请问2023:M型社会来了,钱去哪儿”系列直播正在进行中,吴老师领衔,携手理财、投资领域的大咖老师,为大家带来开年财富第一课。

未来5天里,除了今晚的刘德科老师,还有吴晓波、大白、杨天南、朱振鑫、赵启欣等老师,为大家带来宏观经济、房地产、股票、大类资产配置等主题直播,帮助大家在2023年守护好自己的财富。小巴也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请问2023:M型社会来了,钱去哪儿》的节目单,欢迎长按保存收藏。

长按扫码▼预约直播

发布于:浙江省

考研报名能取消吗(考研报名能取消吗?)

赞 (0)